(莞香制作技艺之东莞的精神香火|非遗农韵,时长共8分27秒)
莞香制作技艺之东莞的精神香火|非遗农韵,时长共8分27秒
莞香园里,树木葱茏,阳光穿过树干,给叶片染上了星星点点的光斑。如今莞香非遗保护园的所在地,就是原莞香四大皇家香园之一。如《广东新语》所载——“凡香,先辨其所出之地,香在地而不在种,非其地则香种变。”正因东莞一带的土质特别适合莞香树的生长,出产的香料品质最好,莞香在唐代成为皇家贡品。
莞香,是中国唯一以地方(东莞)命名的植物品种,瑞香科,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,是东莞独一无二的资源。因此,东莞的城市 LOGO 号称“莞香花”,“莞香花”代表着东莞人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千年香脉延续至清朝,遭至毁害,一度濒危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莞香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黄欧走遍了东莞各个山头寻找莞香树,并将搜集到的300多株野生百年莞香母树集中起来,建起这一座莞香园。从最初的200亩,扩大到了如今的3600亩。成排成片的莞香树,从路边一直延伸到山上。
在坡道上的玻璃木屋,黄欧向我们娓娓道来,关于莞香的技艺与记忆。“选种到育苗完成了之后,移植、定植在这个山上,要再种七到八年,再移植一次。就到开香门,还要等三年的结香期,它的整个周期在十五年左右。这个时间是漫长的,但是你的收获就是惊喜来的。”黄欧所描述的,是莞香制作技艺,也是他投注一生心血的事业。
2014年,莞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拥有莞香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称号的,仅黄欧一人。
从自然到人工,莞香是时间造就的艺术
生于自然界的莞香树,其实很难结香。最早的时候,莞香是莞香树受到动物啃噬、火烧、刀伤等外在伤害后,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分泌出的油脂受到真菌感染所凝结成的分泌物。屈大均在《广东新语》中写道:“昔之香生于天者已尽,幸而东莞以人力补之。”
岭南先民在东汉时期就开始培植沉香,像“驯化”野生水稻一样,经过一代又一代技艺的传承与改良,逐渐掌握了独特的天然结香技艺。对莞香树进行“开香门”,模拟自然结香的过程,进行人为“损伤”,为真菌入侵、感染和繁殖创造条件。一般七八年以上的莞香树,可以“开香门”。而在每年11月之后,对直径10厘米以上的莞香树,就要进行破口处理。一棵树大概要破5到8个口子,以促进其物理结香。接下来,就是漫长的等待了。
等到每年小雪,黄欧带领香农祭拜香神,以表敬畏与感恩。仪式过后,他们将莞香树内已结香的树干锯开,凿下含香油的木块,形成莞香原材料。这时香气最为纯正,是为“采头香”。作为道地药材,莞香讲究道地性,而采收时间包含在内。古籍当中也有明确记载,这个时候采香,香气能够更加有穿透力。
黄欧带弟子采头香。
香结从莞香树上取下来之后,还需要经过“理香”。莞香园里,有一个工作间,每天早上八点,香农们就已经坐下了。他们一手拿着钩刀,一手拿着香结。虽然只是一个“铲”的动作,但对力道的把握颇有要求。力道大了,里面的沉香会受到损失,力道不够,则香脂无法显露。由于每一块的结香程度不一样,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。有的只需要二十分钟,有的两三个小时也理不好。等到一些黑色油点露出,那就是最纯正的沉香。硬如铁,滑如脂,色如金,重如玉,沉水不溶,纹理清晰。用手指蹭几下,一股异香扑面而来,沁人心脾,这就是沉香原始的香味。钩铲下来的白木屑,亦有香气,称为沉香屑。沉香屑可以磨成香粉,制成线香或粉香。
理香室,工人们正在理香。
莞香是时间造就的艺术品,香结的形成,可能需要数年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。从移植、折枝、断根、开香门、育香到采香、理香、拣香、窨香、合香,工序多达30道,时间跨度长达十年甚至几十年。说起申请非遗的思路,黄欧考虑了很久:“它实际上是涵盖了很多,比如说农事管理。它也是一种技艺,叫农业技艺。等到它结香、理香、采香、辨香,它又属于手工艺。到了合香方的制作,它又属于这个传统中药的炮制的技艺。所以呢,你要把它分割,它就不能够充分地、完整地体现它的整个的技艺过程。所以,我又把它全部串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性保护的非遗项目,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联的作用。”
从牵绊到热爱,莞香是延续过去的延续
从自然结香,到人工干预结香,几千年来人们对莞香的认识,不断更新。大半辈子都在从事莞香事业的黄欧,深以为然,“整个莞香的制作技艺——30多道工序,还在不断地优化当中。古时候,莞香是偶然而得的自然产物。到了唐代,才开始人工种植。在宋代,人们总结了一个开香门的方法,有了一个定向的产出。后来各种名目的方案,也是一个进步。莞香制作技艺,它为什么能够产出最大的产量和最优的产品?它就来源于不断地在这个生产过程当中总结经验,不断优化它的程序的一个结果。”
“任何技艺,它是要靠时间来沉淀,靠生产的过程来总结经验,所以它还是不是一个定性的东西。”对于莞香的制作技艺,黄欧在不断地更新、优化。对于莞香产业的延续与传承,他也在不断地实践。
一个人,用大半生的时间做一件事,总是叫人好奇的。问起黄欧,为何将漫长的时间都倾注在莞香事业上,他的脸上出现了这之前没有过的柔情。他说,我从小跟我外婆长大,看着我外婆和其他妇女如何护理莞香,如何应用莞香,我觉得它就是生活。这么神奇的东西,这么优质的地方物产,如果没有人愿意去把它做好做强,那就有点可惜了。他似在回忆,似在思索,“我现在在延续的,都是他们所经过的一个延续。”
黄欧知道,一人的力量总归有限,莞香事业要发展,要靠更多的人。这二三十年,陆陆续续有人来园区工作。他观察着他们,收下了十三个弟子。选择弟子的标准,首先要品行端正,有一定的情怀,要对传统文化有认同。在这之后,再进行技能的培养,让他们能够全面地掌握莞香技艺。
在这十三个弟子中,谭伟是相当踏实的一个。他从2010年开始学习莞香制作技艺,到现在已经有14个年头了。他眼中的黄欧,是个认真又严格的老师。“他如果是做一件事情,就是真正地一丝不苟,眼睛里面容不了半粒沙子的。”
谭伟曾在八年前的一次断根移植中犯过错误,关于主根和须根的判断没有统一做好,以至于死了一百来棵树。“黄老师大发雷霆,而我也认识到自己造成了多大的损失。从那以后,无论是对待这份工作,还是待人处事,我都更加谨慎,有分寸。”当下大发雷霆的黄欧,事后没再怎么提起过这件事,但这根刺却留在了谭伟心中。他当时就默默想着,日后要慢慢补偿,把树种回来。
事情已过去很久了,谭伟回头想想,也觉得释怀了。他从莞香树身上,找到了慰藉。“人呢,受些挫折也是好的。就像结香,必须要受尽折磨的,刀砍也好,雷劈也好啊,才能结香。”他也从一日一日的工作里,走出了当时的阴霾。“刚开始来的时候,这个园区是没有这么多的树,很多树我也有参与去做的。包括一些景观和绿化,都有参与的。看着它一步一步走到今天,自己也感觉挺自豪的。”
在莞香园里种树,把人生也种在了这里。是因为责任吗?还是有别的原因呢?谭伟笑着回答,“那肯定是热爱了,不热爱的话也不会坚持这么久了。”而他的师傅黄欧,也是如出一辙的回答,“我对这个工作是很热爱的,也有我自己的感情在,我从事了这几十年啊,就是靠着一份热爱一份坚守,就干到现在了。”尽管对于黄欧来说,一份牵绊、一份热爱,便让他走到了今天。但对于投身这个行业的他的徒弟,他却说,“如果他们连饭都吃不饱,你叫他热爱这个行业有可能?一切的传承保护都来源于生活。首先这份工作要让他有希望,他才会热爱,才会踏踏实实的。”
莞香文化博物馆。
上世纪90年代,黄欧走遍山头找莞香树,建起这座莞香园。这些年,他在园区开展了莞香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,坚守古法完成包括移植、折枝、断根、开香门、育香、采香、理香、拣香、窨香、合香等30余道工序,让中断了近百年的莞香制作技艺得以恢复,因此获评传统莞香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。如今,他筹备多年的莞香文化博物馆也终于落成,迎来开馆。耗费人力物力,促成这件事,他认为是必须做的。“看完博物馆,知道了中国的香文化的发展历程,也知道了莞香文化。再进这个保护园,亲眼目睹莞香的种植、生产形成等等的流程,对莞香的理解会加深,了解到它为什么能够称之为沉香中的珍品。”
从技艺到记忆,东莞的精神香火不熄
因东莞而得名的莞香,其实一直被誉为“东莞的精神香火”。也是中国唯一以地方命名的沉香珍品。
唐代时,莞香由国外传入;宋代时,广东各地已普遍种植,尤以莞邑为甚。莞香的价格曾相当昂贵,一度成为东莞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。据《广东史志》记载:“当莞香盛时,岁售逾数万金。”据称当时莞香甚是贵重,有“1两香等于1两银”之说。作为岭南八大道地药材之一,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宝库,甚至被称为“比黄金还贵的木头”。
据Choice数据显示,在2月1日-4月8日期间获机构调研的包括华阳集团、中科创达、德赛西威、国芯科技、兴瑞科技、赛微电子、生益电子、福田汽车、软通动力、芯动联科、德明利、长安汽车、北汽蓝谷、芯原股份、云意电气、华力创通、潍柴动力、润和软件、锐明技术、海天瑞声、天迈科技、比亚迪、中国重汽、天准科技、移远通信、中原内配、中汽股份、申昊科技、民德电子、岩山科技、宇通客车、天银机电、兴民智通、全志科技、路畅科技、华域汽车和沪电股份,具体情况如下:
云意电气4月2日接受机构调研,公司通过系统商供应体系间接供应赛力斯问界相关产品;公司通过产业基金投资驭势科技在无人驾驶领域有所布局。未来将根据整体战略规划,积极布局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开发与业务拓展,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。
宋末元初时期,沉香木在东莞已“盛种之,客旅多贩焉”,故寮步香市,相信亦在此前后兴起。自那时起,各地香农将不同等级成色的沉香运来,在寮步镇内的“牙香街”加工,打上“莞香”的招牌再出售。
到了明代万历年间,东莞逐步形成莞香收购、加工、交易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,产品销往广州、深圳、香港、澳门等国内各地及东南亚一带。今日之香港,当时便是转运香料的重要港口。清代,东莞香市远近闻名,与番禺花市、罗浮药市、廉州珠市,并称广东四大名市。
寮步香市,这条名为“古街香道”的青石板路,正是明清时期莞香贸易的必经之路。
天时地利人和,造就了莞香,让其成为宫廷贡品。而便利的水运交通则让莞香所在地形成远近闻名的香市。黄欧说,“整个莞香的生产曾为东莞人带来了温饱保障,现在东莞已经是制造业名城,依靠莞香为生的人并不多了,但是这个经历、这一段历史,成为了东莞人永远的记忆。”即便靠莞香为生的人不多了,但这份记忆并没有褪色。古人拿它入药,可治病。作焚香,可静心。出门远游,可解不适,可消乡愁。女儿嫁人,携带在身,可解思亲之情,留下一段“女儿香”的经典佳话。至今,祭祀用香和生活用香仍然离不开莞香。多年来,东莞已逐渐形成了一些与莞香有关的地方风俗。
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,如今莞香的用途,比大多数人知道的还要多。除了传统的熏香和入药,以及制作高档的饰品和摆件,莞香的精油和小分子提取物,也是现代化妆品和保健品中的热门成分。如何让莞香更好、更广地融入现代生活,一直是黄欧认为最重要的事情。在他最初的认识里,莞香是和外婆有关的生活记忆,而今他在做的,便是加大研发力度,开发更多香薰、杀菌、化妆和护肤等类型的莞香产品,“尽可能地让莞香产品,走进千家万户,走进日常生活。”黄欧坚持认为,在现代生活的应用上,从精神和美学方面,莞香可以在庙堂之上。但只有进入日常生活当中去,才会让莞香的生命力更强大,走得更远。
莞香非遗保护园里,每棵树都有编号,记录着它的成长与和规划。莞香树不能单独整片地种植,需有其他的树木,在一个很复杂的环境才可以结香。所以,粗粗一看,并不觉得莞香树林和普通的野生山林有何差别。23万棵莞香树,就这样长着,等待开香、结香,等待从自然送到人们的手上。一千年了,它们被发现,被珍护,成为文化,成为历史,成为记忆。当一缕青烟点起,所有与莞香有关的过往与今日,都被联结。
撰文:陈佳纯
脚本:陈佳纯 巢芮
来源:南方农村报配资炒股配资公司资深